gg
当前位置: 首页-> 热点 ->内容

从“出版内容供应商”向“文化教育服务商”转型凤凰集团打造“行走的课堂”

时间:2025-11-03 20:02 来源:新华网 阅读量:13827   

10月24日上午,南京凤凰印刷文化博物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小访客——南京拉萨路小学的400多名学生。走进智能生产车间,孩子们亲眼看到书本是怎么产生的;戴上VR眼镜,瞬间“穿越”千年印刷史,惊叹声此起彼伏。这座由凤凰新华印务集团打造的博物馆,不仅成了中小学生争相打卡的“网红课堂”,更成为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构建研学平台体系的生动缩影。

今年1—9月,凤凰集团研学业务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:收入4632万元,同比增长150%。数字背后,是凤凰集团从“出版内容供应商”向“文化教育服务商”转型的蓬勃活力。

凤凰集团以平台化思维推进研学基础设施建设,构建研学业务架构,打造了多层次、立体化,实体空间与数字系统相辅相成的平台体系。

“我们要让博物馆不再是静态展示,而是沉浸式体验空间。”印务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,凤凰印刷文化博物馆构建了集展览展示、沉浸体验、课程实践、文化传承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。在这里,VR技术与千年印刷文明深度融合,智能车间与传统工艺形成对话。7月份开馆以来,已举办研学活动25场,作为唯一工业研学项目入选南京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资源库。南京琅琊路小学、力学小学、金陵河西的1000多名孩子也来到了这里研学打卡。

发行集团搭建了更广阔的舞台——“凤凰新华研学”平台通过“总部统筹+区域运营”,在全省授牌7家实践教育基地,形成覆盖全省的研学网络。数字化平台建设同步推进,未来将实现信息流管控、线上签单、供应商管理等全流程数字化。

音像数媒公司则着力打造数字化研学平台,在六朝博物馆、常州博物馆通过VR/AR技术创新研学体验,构建了“文物可看、历史可玩、文化可学”的数字化教育新场景。

拥有深厚出版底蕴的凤凰集团,在研学内容开发上展现出独特优势。

译林出版社将《千载浩然苏东坡》等优质内容从书本搬进现实,通过“校园行+公众讲座”模式,单场讲座吸引600名学生,相关图书发货码洋超500万元,实现了从“内容传播”到“价值共鸣”的升华。

凤凰科技出版社与中山植物园合作开发的“植物结构大侦探”等课程,让孩子们在实验和游戏中掌握科学知识;凤凰美术出版社依托“符号江苏”系列开发的研学课程,构建了“读、行、研、创”一体化体系;凤凰职教公司的国际研学项目,则让哈萨克斯坦学生通过昆曲、功夫体验中国文化魅力,展现文化“走出去”的凤凰特色。

在平台建设和特色发展的基础上,凤凰集团着力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研学品牌矩阵。

译林出版社“海上文艺嘉年华”邮轮研学项目,以国产“爱达·魔都号”为载体,融合文艺演出与工业研学,预计收入超1150万元,成为研学品牌化发展的成功实践。

发行集团“凤凰新华研学”品牌通过体系化建设,构建7大主题产品体系,1—9月实现收入2300万元,服务超10万人次,展现了品牌规模化运营的成效。

少儿出版社“东方娃娃”邮轮项目、报刊传媒“求真悟道”研修活动、现代快报“小记者”品牌等,共同构成了凤凰研学品牌矩阵,实现了从“产品运营”到“品牌引领”的转变。

凤凰集团以“一盘棋”思维推进研学业务发展,形成了强大的协同效应。

在印刷博物馆平台上,新华书店、出版社、现代快报、文旅公司等多方力量汇聚,共同开发“一本书的诞生”课程体系,实现了资源整合和价值倍增。

文旅公司与中船集团、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头部企业建立战略合作,推出的“船承工业梦”等课程获央视报道,展现了跨界协同的创新能力。

商管公司在七大凤凰广场开展的研学活动,近四分之一联动出版资源,形成了“出版+文旅+商业”的良性互动模式,释放了产业链协同的乘数效应。

“研学不仅是出版产业链的延伸,更是丰富知识服务与文化传播、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途径。”凤凰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章朝阳表示。

声明:免责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
广告
热门内容